
常用電磁閥的工作原理
發(fā)布時間:
2016-03-10 15:26
來源:
電磁閥是用電磁控制的工業(yè)設備,是用來控制流體的自動化基礎元件,屬于執(zhí)行器,并不限于液壓、氣動。用在工業(yè)控制系統(tǒng)中調整介質的方向、流量、速度和其他的參數。電磁閥可以配合不同的電路來實現預期的控制,而控制的精度和靈活性都能夠保證。電磁閥有很多種,不同的電磁閥在控制系統(tǒng)的不同位置發(fā)揮作用,常用的是單向閥、安全閥、方向控制閥、速度調節(jié)閥等。
1、直動式電磁閥工作原理:通電時,電磁線圈產生電磁力,直接吸合閥芯,閥芯變位。斷電時,電磁力消失,閥芯靠彈簧復位。
直動式電磁閥工作原理圖:
直動式電磁閥工作原理圖直動式電磁閥
2、分布直動式電磁閥工作原理:它是一種直動式和先導式相結合的原理。常閉式---當入口與出口沒有壓差時,通電后電磁力直接打開先導孔連接主閥活塞依次向上提起,閥門打開;當入口與出口達到啟動壓差時,通電后,電磁力先打開先導孔,主閥活塞上腔壓力下降,從而利用壓差和電磁力拉動主活塞,閥口打開;斷電時,靠彈簧復位關閉先導孔,主活塞上腔增壓,推動主活塞向下移動,閥關閉。常開式與常閉式相反。
分布直動式電磁閥工作原理圖:
分布直動式電磁閥工作原理圖分布直動式電磁閥
3、先導式電磁閥工作原理:常閉式---通電時,電磁力吸合先導孔閥芯,先導孔打開,主閥活塞上腔壓力下降,在主活塞上腔和下腔形成上低下高的壓力,這樣下腔壓力推動主活塞打開閥門;斷電時,彈簧力復位關閉先導孔,主活塞上腔增壓,在主活塞上腔和下腔形成上高下低的壓力,介質壓力和彈簧力推動主活塞,閥關閉。常開式與常閉式相反。
先導式電磁閥工作原理圖:
先導式電磁閥工作原理圖先導式電磁閥
熱門新聞
金屬閥門腐蝕有兩種形態(tài),即均勻腐蝕和局部腐蝕。均勻腐蝕的速度可用年平均腐蝕率來評價。金屬材料,石墨、玻璃、陶瓷和混凝土,按腐蝕率大小分4個等級:腐蝕速度小于0.05mm/a的為優(yōu)良;腐蝕速度在0.05~0.5mm/a的為良好;腐蝕速度在0.5~1.5mm/a的尚可使用;腐蝕速度大于1.5mm/a的為不適用,閥門的密封面、閥桿、膜片、小彈簧等閥件一般用一級材料,閥體、閥蓋等適用二級或三級材料,用于高壓、劇毒、易燃、易爆、放射性介質的閥門,則選用腐蝕性很小的材料。
電化學腐蝕以各種形態(tài)腐蝕金屬,它不僅作用于兩種金屬之間,而且由于溶液的溶度差、氧氣的溶度差、金屬內部組織微小的差別,也會產生電位差,使腐蝕加劇。有的金屬本身是不耐蝕的,但它腐蝕后能產生非常好的保護膜,即鈍化膜,可以阻止介質的腐蝕。由此可見,要達到金屬閥門防腐的目的,一是要消除電化學腐蝕;二是當電化學腐蝕消除不了;要能使金屬表面產生鈍化膜;三是選用沒有電化學腐蝕的非金屬材料代替金屬材料。下面介紹幾種防腐方法。
對于現代化化工廠的自動化控制,調節(jié)閥的生產依賴于流動介質的正確分配和控制。無論是能量的交換、壓力的降低或簡單的容器上料,這些控制都需要一些最終的控制元件來完成。調整器在管道中起著一個變阻器作用。通過改變氣門阻力或摩擦所造成的層流情況,改變過程流體的湍流,或者通過改變氣門阻力產生的壓降。這種壓力減少過程通常稱為“節(jié)流”。對氣體來說,偏差接近等溫絕熱狀態(tài),偏差取決于氣體的非理想程度(焦耳一湯姆遜效應)。對于液體來說,壓力是湍流或者粘著的摩擦所消耗,兩者都會將壓力轉換成熱能,使溫度略有上升。
R414002005壓力調節(jié)器 (1)壓力調節(jié)范圍:指減壓閥輸出壓力P2的可調節(jié)范圍,要求在此范圍內達到規(guī)定的精度。壓力調節(jié)范圍主要與壓力調節(jié)彈簧的剛度有關。(2)壓力特性:當流量g為一定值時,輸入壓力變化引起輸出壓力變化的特性。輸出壓力變化越小,減壓閥的特性越好。輸出壓力必須低于輸入壓力-一定值,幾乎不隨輸入壓力的變化而變化。